6.22-7.12日,软件工程专业2023级全体同学由桂宁、廖志芳、邝砾和戴忠老师带队,在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实训基地正式开启为期三周的集中工程实训。本次实训聚焦企业级项目实战,通过高强度分组开发模式,深度锤炼学生系统构建能力。
华迪公司采用分班轮动(早班8:00-14:30/晚班15:00-21:30)方式,精心规划22个企业级项目选题,涵盖高校智慧就业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平台管理系统、智慧医养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前沿领域,高度契合当前产业数字化需求,且充分拥抱开源社区,完全按照开源软件要求进行开发并在太乙平台上进行了开源实践。
1. 工程实践与开源创新双轨并行


华迪工程师带领学生贯穿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全链条,重点关注各个流程中重点与难点问题;所有项目代码通过太乙平台开源共享,建立跨组协作机制。"在平台中实时看到其他组解决方案,“这种透明开发让我们少走弯路。"智慧医养项目组组长表示。
2. 中期座谈会共谋实训优化
7月2日晚召开的实训中期座谈会中,学生首先认可公司实训的优势,如企业级编码规范与前沿技术传递、工程师驻场即时响应技术难题、DevOps全流程实战经验积累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包括教学节奏动态调整机制、课程内容去重与深度强化、实训基地网络带宽升级以及宿舍生活设施完善。"这些反馈比技术文档更珍贵。"华迪教学负责人肖莎老师在座谈会上回应,将立即组建专项优化组,针对授课内容实施动态调整方案,并承诺尽快解决相关问题。学校督导赵雅湘也参加了本次座谈,为同学们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解答。
3. 开源协作驱动技术跃迁
目前44个项目组已在太乙平台提交超过127.9万行代码,形成跨组代码评审机制。终身学习学分银行项目组通过复用就业平台组的身份验证模块,开发效率提升40%。“开源不仅加速开发,更培养工程伦理意识。”负责平台架构的工程师强调。
随着项目进入编码集成测试阶段,实训基地将开展开源贡献度评比。本次实训成果预计于7月12日进行实训汇报,实时开放源代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成果转化。
撰稿人:桂宁
一审:姚 鑫
二审:夏佳志
三审:王新辉